李士勋先生给我的第一封信
《弦裂》书名题解及其他
译者
李士勋
《弦裂》,本意“琴弦断裂”。中国有句成语:“弦紧必裂”。作者曾在哈尔滨为人拉小提琴,寒冬腊月,不仅手指被冻僵,琴弦也曾被冻裂。在本书中,这个词还有另外两层意思:一、可理解为生命如琴弦,人生中有难以承受的艰难困苦、生离死别,有时候也会达到断裂的边缘或者断裂。大难不死,遇难成祥,犹如断裂的琴弦重新接上。二、“弦裂”的原文是Saitensprung,它的谐音在德语里引人注目,使人立刻联想到同样发音的另一个词汇Seitensprung,意思是“外遇”。但是,这种语言上的雷同情况在译文中无法传达,只能在这里加以说明。
可惜,这段注释在出版社编排付印时不慎被删除了。但是台湾出的版本中没有删去。
我发现读者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对这个名称的理解还是有些不同,所以把以上注释发给你们,以供参考。
另外,由于翻译这本书时在德国资料缺乏,时间也仓促,书中难免有些缺点,有些人名和地名不够准确,也有的地方因为疏忽,留下重要的谬误。这里我先纠正两个地方:
1)
“在满洲里幸存下来”——这儿的“满洲里”应为“满洲”。不是另一处指的边境城市“满洲里”。
2)
嫩江,应为“雅鲁河”,因为原文里的拼音“Yalu-Fluss”很容易翻译成“鸭绿江”。但我从地图上查不到穿过扎兰屯的那条小河的名称,只能看到嫩江。后来才知道叫“雅鲁河”,是嫩江的一条支流,汇入嫩江。这至少没有犯严重的地理上的错误。请扎兰屯的人民原谅。
二○○四年七月十四日星期三
看到您的文章很高兴。前天我还见到斯特恩。您可以把您的感受直接告诉他,他会很高兴的。
200407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