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莫扎特之旅-最新文章
莫扎特之旅 古典之旅 文化交流  斗转星移 我的小提琴 文化长廊 音乐教育 我的收藏 站长资料 滚动新闻

闻所未闻的奇声异调
Unheard Mozart
原著/Jens Jessen 编译/钱 泥(德)

20061013

视频

凤凰大视野寻找莫扎特

 
   莫扎特是个古典主义者吗?当然是,毫无疑问。但他绝不是那种不爱冒险,不敢尝新的古典主义者。我们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更不用说假如结合当时特定背景)他的几部著名伤口会发现其中独具匠心的尝试。显然,莫扎特热衷于做实验,他的伤口就像一间化学实验室,各种乐器就是不同液体气体——如果将钢琴、双簧管、圆号和大管混合,会出现怎样一种音色混合体?那么当低音提琴与十三支管乐器同时演奏,再加上复调式结构,结果会怎样?再来听一听这部钢琴协奏曲,作曲家在慢板乐章中似乎忘记了它本来是一部钢琴协奏曲,接连几十小节让长笛出尽风头,差点变成了长笛协奏曲!
  没有炉火纯青的技巧,以及对比例、分寸及平衡十二分的把握,便不能标新立异,亦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更不会成为精品。
  有关这位上帝宠儿各种各样的传说我们都不陌生,诸如肆无忌惮地冒险、胆大包天地创造此类,总而言之,这位好似神灵附体的天才作曲家给后人留下了无数“带刺”的遗产。而恰恰因为“带刺”、“难咽”,令人玩味,欲罢不能,又激发起年轻作曲家的挑战欲,他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年轻的贝多芬就曾经将莫扎特《降E大调木管五重奏》扩写 ,试图把原本就不守规矩的曲子再加夸张,更显狂放——可惜没能达到预期效果,比起原作来逊色不少。
  莫扎特音乐真的那么不合群,不入流?当然不是,为什么不是?事实上莫扎特并没没有凭空发明出稀奇古怪的音乐形式,他只是喜爱钻牛角尖,注意别人不注意的东西——你们不是说我自说自话吗?没有啊,我只不过沿用了巴洛克体裁。请看,巴赫的小儿子约翰·克里斯蒂安恬美优雅的室内乐作品,管乐器和羽管键琴时而你问我答,时而异口同声,充满和谐、柔美,洛可可魅力尽在其中。又不是我发明的呀!
   诚然,我们在莫扎特的这支木管五重奏中感觉不到洛可可的和谐、柔美,它严肃、自信,甚至有一丝冷峻。第一乐章主部主体和副部主题旋律让人听不出明显的时代特征,观看乐谱,亦难清晰辨认其时期或流派。
   人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桩不可思议的事实。一般说来,每个时期的作品,无论作曲技法(比如巴洛克赋格)或配器手法(比如浪漫派对单簧管的运用),甚至旋律走向,总具有所处时代之典型性。当巴洛克风格主题向古典乐派过渡时,总难免留下纯朴的民歌风痕迹;亨德尔作品常出现的拿波里和弦,令人很自然地联想到晚期意大利巴洛克风格……这样的例子很多,不一一列举。就连贝多芬勇气十足地改编的那首木管五重奏(献给莫扎特!)都处处流露出维也纳古典乐派表情,尽管作曲家极力模仿莫扎特语汇。然而莫扎特似乎被一种超越时代的客观和冷静所驱使,似乎想通过这部作品告诉人们:你们听见了吗?木管重奏就该这样,就从我这儿开始,别再废话了。此处之客观甚至严厉实在是超越了人们的想像力。要热气好木管和钢琴之间的音色平衡本来就够难的,况且当时的木管重奏大多以娱乐为主,尽是些“易消化的”东西,是一供夜晚户外消遣的音乐形式,轻松愉快,室内乐其实变成了室外乐,嬉游曲真正是名副其实。这才正是听众所期待的,而非复杂深刻的乐句,理性严密的构思。因此莫扎特此曲愈发出人意外,简直是“危曲耸听”。我们且来看另两首不可思议的乐曲——《C小调小夜曲》(管乐八重奏KV338)及前面提到的那首十三件管乐器与低音提琴(降B大调,KV361)。尤其是后者,它几乎具备了交响乐队的规模,其中复调层次如此繁杂,假如用当时的耳朵来判断简直可以说成杂音!要充分欣赏此曲,必须有绝对理想的音响空间作前提,使四支圆号的余音不至于互相干扰。检验你喇叭质量的最好的办法是用粗纹唱片。你会失望地发现,结果很不乐观。除了英国制造的极品Transmission喇叭箱(它与扩大器上五根具有最优质的去噪功能粗管相连接)外,再高级的音响设备均无法完美再现此曲。
   我们不禁要问,莫扎特用意何在?第一种回答是:出于莫扎特无法遏制的冒险欲。要知道,这可不是一般的冒险,这是一种不考虑后果的冒险(担着极大风险的作曲法,有这样作曲的吗?)他好像就是要告诉听众:嘿瞧见了吗,只有我才行,谁要模仿可小心点!而另一种保守的回答是,莫扎特对木管(除了长笛外)情有独衷。他写过无数钢琴协奏曲,又特别喜欢突出管乐器,而让剩余乐器为它们伴奏。因此这里是否可以提出一个大胆的论点:这首木管五重奏就是从这一种钢琴协奏曲中提炼出来的,将大管弦乐队的弦乐与铜管“蒸发”掉,剩下了钢琴和木管。
   又错了!别忘了莫扎特不仅创作了这种钢琴协奏曲,同时也创作了“那一种”——乐队唱主角,独奏乐器倒当陪衬,比如《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KV482)。钢琴的独奏部分决不比其他乐器独奏比重更大,偶尔出现一下,好像只是为了提醒听众:喂,我还在这儿。一开始,乐队前奏如此宏伟,充满交响气氛,好不容易才轮到钢琴说话,而它在此也只担任一位安慰关心病人(乐队部分)的“护士”角色。钢琴协奏曲中的钢琴如此微不足道可谓闻所未闻,最明显的是第二乐章,钢琴干脆完全消失了,代替它的居然是不被作曲家欣赏的长笛!此刻,长笛显现了它无与伦比的魔力仿佛威望显赫的主任医师一般,这时候护士也就不起什么作用了。
  晚些时,莫扎特又对乐队倾注无比关怀。在另一首钢琴协奏曲(C大调KV503)中,本应起伴奏作用的乐队却喧宾夺主,使整曲更像一部加钢琴声部的交响乐。无论如何它与战斗型的C小调和D小调钢琴协奏曲(这一形式被贝多芬继承)反差鲜是,前者更像对话,谈心,让人联想起勃拉姆斯工协奏曲。可见,莫扎特随心所欲地给钢琴协奏曲定义,以便随时可以改变它的方向,一会儿左一会儿右,今天凸出来一块明天凹进去一块,关键要给他的想象留有足够的空间。让我们继续听下去,最后三乐章变得越来越简洁,大胆的试验越来越少,最后甚至示威性地只剩下了单一的叙事曲时,人们不得不觉得诧异。开头象是声势浩大,一发不可收,而最终却精炼到多一个音也不肯的程度,造成一种难以言传的感伤效果。好似站在讲台上的一位天才演说家,哀叹人生如梦,时光不倒流。
   对待嬉游曲式莫扎特亦同样顽劣,请看著名的《降E大调弦乐三重奏》(KV563)。嬉游曲一点不嬉戏,虽然曲式结构完全符合。一开头就让人轻松不起来,它严肃、庄重,内容丰富,没有丝毫轻浮和逗趣,倒像作曲家晚期创作的弦乐四重奏!这部《降E大调弦乐三重奏》其实有个姐妹篇——《G大调钢琴三重奏》(KV564)。由于它的“复辟”历来倍受指责。我们渐渐对莫扎特的冒险主义及喜欢恶作剧有了些了解,这支钢琴三重奏根本不像钢琴三重奏,倒像由两支提琴伴奏的钢琴奏鸣曲,啊·爱因斯坦干脆把小提大提省去,直接当作钢琴曲来演奏。但如果对照弦乐三重奏来观察,就会发现,原来其乐章布局并不幼稚,巧妙的安排。今天看来,作曲家似乎用手遮着嘴,轻轻向我们咬耳朵:我说的吧,谱子没多大用处,噱……
   众所周知,莫扎特推崇宁繁勿简,偏爱精美考究,有时拿出来炫耀,有时悄悄藏在乐曲中,供内行人听门道,他喜欢丰富多彩的音符(很让他的同行伤脑筋)。因此这支钢琴三重奏极端得几乎只剩了骨骼的“瘦身”,才使人措水及防,它所达到的却是意想不到的震撼人心的效果。最后一乐章更是少言寡语,不过一首简单的曲调,简单得催人泪下。之后只有沉默,死一般的寂静,如舒伯特的休止符,李斯特的最后一首钢琴曲……任何一个音符都将是多余的。

   
莫扎特之旅 田润德整理

重要栏目推荐

莫扎特音乐鉴赏
名曲精选
·小星星变奏曲
·降E大调木管五重奏
·第二十一钢琴协奏曲
·G大调弦乐小夜曲
 
 
·扎特之旅 古典音乐唱片收藏
·古典之旅
·漫之旅

莫扎特年纪念

·代之旅 ·扎特年
·文化长廊 ·莫扎特肖像研究
·我的小提琴 ·莫扎特年随笔
·我的钢琴 ·莫扎特作品
·乐考级 ·维也纳莫札特年
·莫扎特年 ·我的1991
·莫扎特肖像研究 ·莫扎特研究
·莫扎特年随笔 ·莫扎特在格罗夫
·莫扎特论坛  
 
 
 
 
 
 
 
 
 
 
 
 
 
 
 
 
 
 
 
 
 
 
 
 
 
 
 
 
 
 
 
 
 
 
 
 
 
 
 
 
 
 
 
 

回首页>

            -->>为了抢占网络先机,使您能在网络上捷足先登,本站国际域名业已更换成功,新域名是:http://www.mt77.com,是莫扎特之旅英文(mozart_travel)的缩写加上双7构成,寓意是莫扎特之旅更上一层楼,请密切关注此域名、使用和宣传新域名,为莫扎特名走出音乐沙龙,来到寻常百姓家而贡献一份微薄之力,多谢合作~~!!古典音乐世界,感受艺术人生,增添生活新亮点,给你最大的艺术享受!!浏览本站的最佳分辨率为1024*768|网络实名:-->>莫扎特之旅;通用网址:莫扎特之旅;莫札特之旅;莫札特;MOZART。莫扎特之旅(mozart_travel)是一次温馨浪漫的旅行,我们诚邀您的加盟和参与!<<--

        如有任何的问题,请来信站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莫扎特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