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主页 纪念 古典 浪漫 现代 热点 教育 读书 图片 收藏 滚动 文化 人物 比赛                    
 
  您所在的位置-莫扎特之旅-文化交流  
 
 
 
 
 

      著名小提琴演奏家薛苏里与约阿希姆学派

 
 
 
 

                   来源:搜狐音乐 莫扎特之旅整理 文/图 2017-03-01 16:48

 
 
 
 
         
   
 
 

 
 
 
  薛苏里与哈尔滨明日之星少儿艺术团一起在演奏乌苏里船歌      
    近代小提琴发展史上出现过德奥学派、法比学派和俄罗斯学派。小提琴艺术进入中国已逾百年,这些学派有没有引申到中国?薛苏里堪称中国小提琴界的一颗北方之星,2016年12月23日在哈尔滨音乐厅的一台“薛苏里小提琴独奏专场音乐会”,让我们从“回归的琴声”中听到德奥学派约阿希姆的中国支脉

老柴小提琴协奏曲——百年廻响

音乐会上,新启用的哈尔滨新音乐厅首先响起了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柴科夫斯基的交响曲、歌剧都有着浓郁的俄罗斯情结,他的这部小提琴协奏曲同样蕴含着俄罗斯的民俗。然而这部旷世之作的问世却是一路坎坷。俄罗斯小提琴学派的宗师奥尔认为不适合演奏,欧洲乐评界的无冕之王汉斯利克更认为音乐“臭不可闻”,独奏小提琴是“生拉硬拽”,然而当人们发现了它蕴含巨大音乐价值后,无数的小提琴家们竞相将它列入保留曲目,而奥尔也将此曲作为他学生的必学课程。

说这部作品是“生拉硬拽”,是因为在德奥音乐的均衡感一统欧洲乐坛的19世纪末,柴科夫斯基任由旋律线的飞舞,音乐尽管优美、乐思尽管深邃,却没有顾及或是不屑顾及当年小提琴演奏习惯、当年小提琴演奏技巧是否能够胜任。薛苏里对于和弦演奏的控制非常得力,弓法的衔接平稳有度,转调能够“移步不换形”, 展现了柴科夫斯基音乐中那大大逾出了维也纳乐派规矩方圆的俄罗斯狂野的呼唤、奔放的性格,并且在抒情与哲理之间、民俗的野性与宫廷的典雅之间进行了良好的构架,从而消除了“生拉硬拽”的局面。有着百年交响乐传统的“音乐之都”哈尔滨与俄罗斯音乐有着很深的因缘际会。这里曾经是俄罗斯小提琴学派在远东的厚土,奥尔的几位大弟子如埃尔曼、海菲兹、秦巴利斯特都在这里留下过足记,在20世纪之初,这部伟大的协奏曲就多次在这里响彻。这次薛苏里演奏这部旷世杰作,成为一次“百年廻响”。

 
 
 

 
 
 
 
 
 
 
 
 
 
 
 
 
 
 
 
 
 
 
 
 
 
 
 
 
       
  演出结束后薛苏里与父亲和母亲及恩师原黑龙江省歌舞剧院指挥贾宝林合影       
  肖斯塔科维奇小提琴协奏曲——李德伦之托      
 

肖斯塔科维奇《A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堪与柴科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相提并论,“一定要将这部协奏曲拿下来”是薛苏里赴美临行前,中国交响乐事业奠基人李德伦大师的嘱托。到美国后,薛苏里将这部作品练成了拿手曲目,酣畅淋漓地发挥出自己的艺术特色。薛苏里曾于2006年在北京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演奏该曲,圆满完成了大师生前的心愿。薛苏里出国前正是这个乐团的首席。当晚的音乐会上,薛苏里演奏了第四乐章“滑稽舞曲”。开始独奏小提琴的独白,薛苏里分寸感非常强烈,乐句间恰到好处的“留白”正是戏剧性张力所需。展现了肖斯塔科维奇安排的华丽的小提琴技巧,跳动的舞蹈性节奏间或出现一种“丑角”的无奈。连续不断的柱式和弦犹如古希腊神庙的多力克廊柱。

在哈尔滨的音乐生活中,薛苏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1977年,年轻的薛苏里在青年宫演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这部民族小提琴经典首次在哈尔滨奏响。在这次的音乐会上,薛苏里再次演奏《梁祝》的“化蝶”一段,与法国作曲家马斯涅唯美的《沉思》一道展现了薛苏里的抒情功底。炫技而又热情奔放的吉普赛风味的《流浪者之歌》,是西班牙小提琴家兼作曲家萨拉萨蒂的代表作,薛苏里呈现了令人目不暇接的迷人色彩:高把位、双音、和弦、滑音、人工泛音、左手拨弦、跳弓、连顿弓等高难度技巧,如入无人之境。薛苏里在音乐会上还演奏了同样是小提琴家兼作曲家——父亲薛澄潜改编的小提琴曲《赞歌》和《乌苏里船歌》。薛澄潜,这位从边疆农垦战线走出来的小提琴家,遍地桃李,并创作了一大批小提琴曲,旋律优美,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并具有小提琴化的特色,与七十年代产生自上海的“红色小提琴经典”遥相呼应。其中《赞歌》、《乌苏里船歌》对调性、和声、节奏,对表现手法都进行了最大化的丰富。《赞歌》开首的蒙古族长调,改编为精致的复调段落。《乌苏里船歌》将原作序唱的和声解析与重构,发展为一段恢弘的华彩乐段;两曲成为小提琴金曲。薛苏里正是出生在父亲当年战天斗地的乌苏里江流域,其名字就是这样来的。这两曲是与哈尔滨少儿小提琴艺术团共同演奏的,这个孩子乐团是他父母创办的,孩子们就是冰城的明日之星,现已是哈尔滨的一项文化品牌。薛家父子两代人的艺术传承,铸就了哈尔滨小提琴艺术领域的一片夺目光彩,成为哈尔滨人的骄傲,也成为中国小提琴界的一段独特佳话。

 
 
 
 
 
 
 
 
 
 
 
 
 
 
 
 
 
 
 
 
 
 
         
  薛家父子与明日之星们的小提琴金曲      
         
  在哈尔滨的音乐生活中,薛苏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1977年,年轻的薛苏里在青年宫演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这部民族小提琴经典首次在哈尔滨奏响。在这次的音乐会上,薛苏里再次演奏《梁祝》的“化蝶”一段,与法国作曲家马斯涅唯美的《沉思》一道展现了薛苏里的抒情功底。炫技而又热情奔放的吉普赛风味的《流浪者之歌》,是西班牙小提琴家兼作曲家萨拉萨蒂的代表作,薛苏里呈现了令人目不暇接的迷人色彩:高把位、双音、和弦、滑音、人工泛音、左手拨弦、跳弓、连顿弓等高难度技巧,如入无人之境。薛苏里在音乐会上还演奏了同样是小提琴家兼作曲家——父亲薛澄潜改编的小提琴曲《赞歌》和《乌苏里船歌》。薛澄潜,这位从边疆农垦战线走出来的小提琴家,遍地桃李,并创作了一大批小提琴曲,旋律优美,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并具有小提琴化的特色,与七十年代产生自上海的“红色小提琴经典”遥相呼应。其中《赞歌》、《乌苏里船歌》对调性、和声、节奏,对表现手法都进行了最大化的丰富。《赞歌》开首的蒙古族长调,改编为精致的复调段落。《乌苏里船歌》将原作序唱的和声解析与重构,发展为一段恢弘的华彩乐段;两曲成为小提琴金曲。薛苏里正是出生在父亲当年战天斗地的乌苏里江流域,其名字就是这样来的。这两曲是与哈尔滨少儿小提琴艺术团共同演奏的,这个孩子乐团是他父母创办的,孩子们就是冰城的明日之星,现已是哈尔滨的一项文化品牌。薛家父子两代人的艺术传承,铸就了哈尔滨小提琴艺术领域的一片夺目光彩,成为哈尔滨人的骄傲,也成为中国小提琴界的一段独特佳话。      
         
  约阿希姆在中国也有传人      
         
  从这段佳话,我还想到薛苏里身上所形成的一个现象。在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中,是德奥学派的代表人物约瑟夫•约阿希姆(1831-1907)将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演绎为经典,并协助勃拉姆斯完成了小提琴协奏曲。在哈尔滨,幼年的薛苏里从父亲薛澄潜那里打下了坚实的小提琴演奏基础,后入上音师从窦立勋教授。窦立勋教授是工部局交响乐团德籍犹太裔小提琴家卫登堡的学生,而卫登堡是约阿希姆的学生,因此窦立勋是约阿希姆的第三代传人。薛苏里后来留学美国,师从具有传奇色彩的爱丽丝•勋菲尔德女士,她也是约阿希姆第三代传人。从窦立勋到勋菲尔德,薛苏里的求学经历带有浓厚的约阿希姆学派的色彩。然而,薛苏里又不仅局限于约阿希姆门系,从音乐会上可以听到,薛苏里还广泛吸收欧美主要小提琴学派的众长,例如在上音期间还受到谭抒真一段时间的亲炙,在北京经过盛中国的耳提面命,形成坚实的弓弦关系,从而形成了“字正腔圆”、音色靓丽、技巧娴熟,演奏热情而豁达大度的艺术风格。薛苏里驰骋乐坛至今风采不减,融入到美国艺术精英层。薛苏里从勋菲尔德那里传承到了琴艺,传承到了1750年制作的意大利古琴Ferdinandus. Gagliano,还传承到了爱心,他协助老师创办了勋菲尔德弦乐比赛,并将这项国际大赛落户哈尔滨和“哈夏”。      
  如今众多中国小提琴家们从欧美学习到了先进的演奏理念,在此梳理出流派传承,表明他们融入了世界小提琴艺术发展史,并留下了自己的声音。“薛苏里小提琴独奏专场音乐会”丰盛而多方位的曲目,加上指挥家于学峰帅“百年哈响(哈尔滨交响乐团)”和少儿小提琴艺术团登台协奏表明,五十年前从冰城成长起的琴童,如今以国际大师风范演绎音乐盛宴,是见证音乐之都如诗如画般文化濡染与传承的历史进化。(文/卜大炜)      
 
 
 
 
  未得原作者编者授权严禁转载www.mt77.com任何内容      
 
 
 
 
 
 
 
 
  设为首页 关于本站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错误报告 在线投稿 联系平台

 留言 板

     
 
 
 
 

站长

13051246559 1197843751

          copyright © 2003-2005 xil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莫扎特之旅  黑icp备050097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