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之旅

www.mt77.com

 

您所在的位置:莫扎特之旅-最新文章

莫扎特之旅

古典之旅

 文化交流

名曲鉴赏

我的小提琴

音乐教育

文化长廊

我的收藏

站长资料

友情链接

我的论坛

留言板

~~~~~~~~~~~~~~~~~~~~~~~~~~~~~~~~~~~~~~

洒满温馨的沧桑河岸

――黄河行-殷承宗钢琴协奏曲音乐会首站告捷  

                             莫扎特之旅评论20041020

早早我就赶到了音乐厅,大厅中观众稀疏,演奏员还在后台候场,音乐会还没未开始,台上只有那架来自德国汉堡的九尺斯坦威钢琴静静的伫立在音乐厅的舞台上。这时在我的记忆中一些场景在慢慢闪回,我仿佛看到了德国的斯坦威父子为了制作出今天的音乐会钢琴,曾倾注了多少心血,为了钢琴大师的世界顶级效果,调律师又是如何的费尽心机。在我一生的夙愿中除了能拥有一把小提琴名琴外,能经常抚弄到这样钢琴的键盘也就一生无憾了,所以斯坦威就成了我心中的斯特拉底瓦里。在朦胧灯舞台灯光映照下的斯坦威静谧而安祥,但我感觉这充满灵性的庞然大物的通体黑色中早已涌动着勃发的激情,这幻想的情怀来自何方我不得而知?总之我心在忐忑而动……

和世界钢琴大师霍罗维兹与格林.古尔德一样,钢琴家殷承宗也非常喜爱斯坦威钢琴,并和这斯坦威琴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了让人们都能欣赏的一流的纯正的钢琴音乐,为了此次黄河行旅行演奏殷承宗原打算把演奏《黄河》、《红灯记》首演所用的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斯坦威钢琴、也是这些著名曲目的电影拍摄时用琴,专程从北京运抵哈尔滨的,这台钢琴是我国解放后购买的第一台施坦威9尺音乐会钢琴,但考虑到这庞然大物来回空运多有不便,另外哈尔滨音乐厅的汉堡斯坦威钢琴比首演用的还新还好,所以就改用了哈尔滨音乐厅的钢琴。所以今天哈尔滨的听众可以大饱耳福了,因为这样精彩的演出是殷承宗此次沿黄河之旅-黄河行钢琴协奏曲演奏会的第一站,这样的名琴这样的名人这样的名曲这样大好的时机,在哈尔滨是第一也是中国的第一,可以说对殷承宗来讲这应该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又是他走向更加成熟走向辉煌的一次新的开端,所以今天演出的承办者天翼广告公司也是精选时机,正值哈夏大幕徐徐降下,一时沸腾的城市余兴未尽,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也……

乐流在涌动,郑小瑛已经挥动了她特有的矫健的垂直的强拍,哈尔滨交响乐团演奏的交响诗《红旗颂》拉开了音乐会的序幕,这和下半场的《黄河》形成了极好的呼应,显然这样的设计是考虑到总体构想的,效果也是相得益彰的。

紧接着钢琴家闪亮登场,今天的大师神采飞扬,因为殷承宗名字一报早已是风起云涌了。大师以及其清新优美的感受献给观众一首精美的肖邦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Op21)。这首乐曲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杰出作曲家肖邦为钢琴和乐队所作的两首协奏曲之一,写于1829年,1830年3月17日在华沙首演,独奏是肖邦自己。其实肖邦的第1钢琴协奏曲早一年完成,因出版晚而编入第二号。这两部协奏曲风格上彼此没有什么大的区别,这首第二钢琴协奏曲是e小调和f小调钢琴协奏曲,作为波兰人能够打破德奥音乐占据统治地位的禁锢达到了浪漫主义的高峰成为钢琴音乐史上重要的奠基人,他久居巴黎,巴黎几乎成了他的第二故乡,在巴黎这个艺术之都,他实现了他作为钢琴家的梦想。这首乐曲是肖邦去法国之前的作品,虽然完全是波兰风格的,我们看到肖邦的音乐中虽然民族风格浓郁,但从音乐各要素来看,无论从和声、复调、曲式方面,他的基本音乐语汇几乎还是德奥式的,它的末乐章庄严的快板中,肖邦标有“纯朴优雅”,  第一乐章,庄严、雄伟的快板,很长的引子,钢琴晶莹、灿烂,充满勃勃生机。这个末乐章像水晶般晶莹透亮,旋律隐隐有玛祖卡舞曲的节奏,充分体现了波兰民族风格。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乐章,广板的旋律如行云流水般溢出,随着音流的涌动我思绪顿然浮现无限遐思,就象我每每演奏协奏曲和欣赏协奏曲是都非常喜欢第二乐章一样,老柴、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莫扎特的第21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同样令人爱不释手。就在肖二的第二乐章响处蓦然间让我想起了许多许多……,罗马尼亚的奇普里安.波隆贝斯库在演奏如泣如诉的《叙事曲》;维尼亚夫斯基的《潭诗》和他的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美妙旋律;还想起了浪漫诗人肖邦的朋友密列凯维支的浪漫诗句,也想起影片《德黑兰13年》中的一首歌曲《让爱情长留人间》……,据说肖邦在写作这部作品时,疯狂地坠入情网。他对音乐学院学声乐的女同学康斯坦莎.格拉德科夫斯卡一见钟情,但他羞于表达爱情,而是把一片恋情倾注于这首协奏曲,所以它充满了浪漫主义的幻想情趣。在这个慢板乐章,肖邦描述他的意中人格拉德科夫斯卡,充满幻想与热情,用惊人的手法让斯坦威天使般歌唱,充满行云流水般梦境。 在这里肖邦实际在歌唱人类永恒的主题-爱情,也正是他和康斯坦莎的爱情故事在音乐中的延伸……,传记作者曾这样写道:“十九岁的肖邦,心灵完全被一个女孩占据。女孩叫康斯坦莎也是华沙音乐学院的学生,有着非常优美的高音歌喉,年纪只比肖邦小几个月。康斯坦莎有很多追求者,这对肖邦是一场毫无希望的竞争,所以只能远远地爱慕康斯坦莎。肖邦除了会柔肠寸断地单相思以外,竟然想不出一点办法来表达这份情意。肖邦开始对生活显得无精打采,而他的父亲不知道儿子陷入苦恋,只觉得暂时把肖邦送到别的地方,希望改善他沮丧的情绪,表面上,肖邦转移了对康斯坦莎的思念,但却没有减少对她的爱意。等到肖邦重返华沙,有再次燃起对康斯坦莎的恋情……”我们看到“钢琴诗人”有肖邦在创作风格上的个性突出,他的音乐给我印象是精制,而非天马行空随心所欲式的,他乐曲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无论是黑白键的分配及音域的限度还是一些精致的装饰音与轻巧玲珑的快速走句都体现了这一点。很难想像在钢琴以外的乐器上奏出同样的风格,肖邦注重钢琴音色的发挥,因而他的作品诗意很浓,回味无穷。

从体裁交响性和织体的处理和音乐风格等方面,肖邦的协奏曲不像贝多芬那样是独奏和乐队之间的竞赛,也不像柴可夫斯基或拉赫玛尼诺夫那样是钢琴与乐队的交响;而与莫扎特带有室内乐性的钢琴协奏曲有些相近,当钢琴主导演奏时乐队在和声上起着衬托作用。这样的理解可能只不过是我们想当然粗浅的理解,而真正的肖邦大概只有波兰人能理解,正像梁祝只有中国人能非常清新透彻的理解一样,肖邦就曾说过,波兰人的真正喜悦与悲哀,只有波兰人能理解,也只有波兰人能表现出来。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人没有资格解释肖邦了,但是从殷承宗的肖邦中我看到了革命的肖邦,一个真实意义上的肖邦,他的肖邦中大有其他人所没有启及的深层次的部位。

下半场哈尔滨交响乐团首先演奏了管弦乐《炎黄风情》二首,《小白菜》和《走西口》,在郑小瑛的指导下的乐团的音色和处理都有了一个很大的飞跃,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几天的训练还是解决不了功力的欠缺,在这种文艺体制下一些滥竽充数的也堂而皇之的坐在演奏员的席位上就属正常化了。

《黄河》这些年来我的听的太多了,但像这样地道原版的面对面正襟危坐还是第一次,许忠的《黄河》总觉得有些切身体验上的欠缺,石叔诚的和孔祥东的《黄河》很精致,技巧也都够辉煌的了,但是总少了一点真情实感,总的感觉太学院派了、太文雅了些,好像一粗放了就不够精致了,这首先就丧失了几千年随泥沙滚滚而下的黄水奔流充满沧桑的悲情风格,有悲就要发泄,所以就自然情从中来。难道中国的冼星海就不能豪放了,只允许贝多芬柴可夫斯基在作品中展现豪放美,美学上讲的美的极致生活美就在这里充分的体现出来了,从中我首先听到了光未然的戎马生涯;然后是冼星海在延安窑洞中的中西结合洋为中用;然后是殷承宗和中国一代音乐家在动乱中走红和遭遇,这些通通在《黄河》中体现了出来;最后才是我们作为三度创作的欣赏和综合。加上了这些的体验我们肯定的说在《黄河》上殷承宗是无以匹敌的,这是不争的事实,虽然肖邦不是他的强项,但总体上看,无论是肖邦还是黄河,他在音乐风格掌握上,在音乐感觉和技巧成熟上及舞台效果上都是首屈一指的,非同小可的是他的绝对投入感,近似疯狂的激情外露,犹如山洪爆发一般,达到黄河高潮的一些粗旷奔放的大和弦,几乎将他弹起到半空中,乐队演奏员的激情完全被他和带起来了,全场骚动群情激愤。这样的演绎绝对是发自内心的,就象伯恩斯坦指挥贝多芬皇帝协奏曲时在指挥台上跳起来的情景一样完全是情不自禁的一种全身心的投入。从最挑剔的哈尔滨观众的所给予的鼓励就略见一斑了,这掌声告诉了一切……,在这布满荆棘满目沧桑的《黄河》上,在长江、珠江、在多瑙河上甚至在密西西比河上他的《黄河》都可以称得起是独一无二的、绝对的正版!他的一生经历的棉棉沿革形成厚重历史积淀,就象中国就象黄河,也就象中国昨天和今天的再现,这成功更主要源于他契而不舍的忘我投入和对艺术高度负责的精神,打从我面对面和殷承宗那天起,我就认定他和贝多芬一样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人,从他的经历和他的生活以及他的性格可谓一个悲情性格,1980年他在我的母校讲学时, 那天音乐系的钢琴也不长脸,总有一个音不响,不知何故,是他对堂堂音乐系的设施的困惑还是那天的气氛令他尴尬?他极其珍贵的语言有时显得语无伦次,并总是少言寡语。但当他一坐到钢琴旁,即便是如此破旧不堪的钢琴,也让他给弹绝了,那技术的纯熟、音色的清丽、感情的凝重,当时给我的震动是极大的,此即他的辉煌灿烂的另一面。

有了郑小瑛演出效果别开生面就属正常的了,她不但指挥乐队出神入化而且指挥观众也是镇定自若。每当音乐嘎然而止,郑小瑛旋转身来,观众这才看见她的慈眉凤目的庐山真面目。她一边擦掉汗水一边侃侃而谈,正是其笑融融其情切切。“一杯泥土、一颗心脏,代表着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听到这里,一个黑白键上的钢琴诗人肖邦的音乐形象和爱国情怀立刻展现在了人们的眼前。在介绍殷承宗等人创作《黄河》协奏曲时,她说:在文革期间,光未然的黄河大合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殷承宗就想到换一种形式-用钢琴音乐来再现黄河的宏伟气势,并对黄河大合唱大合唱的创作也给予肯定,这绝非江青等人的功劳。钢琴当时被列为属封资修的货色,他用钢琴演奏黄河演奏京剧红灯记,挽救了钢琴艺术。郑小瑛的注释恰到好处,给今天音乐会增色不少,绝不是画蛇添足。比以往大家静静的听悄悄的看,效果要好的多,特别是这一类作品和这样的演奏家,面对一个和蔼可亲、满头华发、染疾未愈、年近75岁的女性指挥,我们还能说什么,我们只能说:郑小瑛我们爱你。 向来十分挑剔的哈尔滨观众今天也十分乖巧,每每一直把音乐家用掌声送到了后台。这也是郑小瑛的解说效应:一个音乐家最需要的就是掌声,具有西方悠久文化传统的观众都需要真诚地用掌声将音乐家送到后台,而不是象征性的鼓两下将音乐家扔到台上,这也是对音乐家辛勤的艺术劳动的充分肯定,。

这样一个特殊的怀旧的,极易勾起对那个年代那些撕心裂肺的往事的回忆,没有一定抑制力的人都不情愿到场的,况且还要为音乐会支配掉自己半个月的积蓄,才有资格跨进音乐厅的雷池一步,音乐今天的音乐厅大门管的比希特勒当年在波兰的奥斯维星集中营还严,承办方天翼广告公司派来了多个专人把守,演奏员出入也要审查证件,对于不习惯市场经济的走音乐厅如履无人之境的哈尔滨文化界的听众们今天是极不顺利的一天。

一样的黄河,一样的长江,一样的松花江,一样的年代,一样的人们,今天都变得那么不同于往了,随着黄河激越的和弦浪漫的旋律沧桑感,在我们眼前更展现了一幅美图,这是光未然冼星海郑小瑛和殷承宗所始料不及的,我们不约而同的……

殷承宗和郑小瑛正在频频谢幕时,一个中年模样的人此时抑制不住自己的冲动,冲上台去,向在场的观众介绍20年前在青年宫看殷承宗来哈尔滨首演《黄河》《十面埋伏》和《春江华月夜》是动人情景,并代表观众向艺术家送上了热忱诚挚的谢意和永久希翼的祝福!

演出结束后,两位艺术家又沿着洒满沧桑的黄河岸南下而去,今天在他们真诚的艺术精神感召下的幸运儿们,无不在心底默默的祝愿他们收获更多的鲜花……

                                                            时间:2004年9月12日

                                                            地点:哈尔滨音乐厅

欢迎订阅
莫扎特精品
 
欢迎光临
莫扎特论坛
 
 

推荐浏览

莫扎特之旅
莫扎特的死因之迷
最新莫扎特信息
莫扎特年随笔

图片1 黄河行 “天翼之声”殷承宗钢琴协奏曲音乐会节目单

图片2 殷承宗在演奏

图片3 郑小瑛在讲解

图片4  30年前的殷承宗在演奏《黄河》协奏中央乐团交响乐团 指挥李德伦

     

 

   

回首页>>

如有任何的问题,请来信站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莫扎特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