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莫扎特之旅-最新文章

莫扎特之旅 古典之旅 文化交流  斗转星移 我的小提琴 文化长廊 音乐教育 我的收藏 站长资料 滚动新闻
         
 

我为音乐厅献计策

   
 

田润德

     
 

20160515

     
 

 
 
   
 
   
 
   
 
   
   
 
  上图是哈尔滨大剧院      
 

音乐厅作为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地标,具有文字无法阐述的力量,作为音乐表演的载体建筑,好似凝固的音乐;同样无论是巴赫还是莫扎特,无论它们的音乐有多么深邃神圣和多么明朗和欢愉,都恰似流动的建筑。但如果没有一个适合它们的载体,它就无法回响、无法飞翔,更无从绕梁。作为现代文化艺术符号,和古典失之交臂,但又脱胎于古典浪漫,看看和我家一箭之遥的哈尔滨大剧院, 想想那坐落在群力水晶般璀璨的哈尔滨音乐厅,就不由想起我为它们应运而生而付出的那些兴奋的辛勤的日日夜夜而无比的自豪。

1997年,为文化名城音乐厅建设献计献策,受哈尔滨文化局之邀,我为《艺术散论》杂志撰写了一篇文章《音乐厅纵横谈》,这篇文章以其潇洒纵横的文笔,把历史与当代、实地考察与编译的文章数据融为一体,深切地体现了伟大的哈尔滨人民对音乐厅的强烈渴望,纵横分析古今中外音乐厅及文化设施的案例,提出了实施创建音乐厅的可操作性的建议。文章一经发表,受到很多领导和文化界的朋友的点赞,编辑给了此文最高的稿酬 。记得曾路遇文化局艺术室的李栋先生也对此文大加赞赏。文章呼吁哈尔滨作为文化名城,大声倡导保护悠久的文化遗存,而作为文化名城不能缺失一个文化地标-音乐厅,更重要的是我们哈尔滨人民不能没有音乐,这样深感名不副实,“从俄国人修中东铁路到日本侵占东北进行经济掠夺和文化入侵,到解放后反右、文革,从中央、上海下放到北大荒大批艺术家和文化精英,这种东西方文化碰撞的和强制性交流,造成了哈尔滨的浓重的文化底蕴,不久前还是清政府流放犯人的蛮荒之地,却突然变为殖民文化的畸形儿,在伤痕累累的中华文化下面,涌动着多少多元文化的血浆 。解放后大一统的文化教育,把哈尔滨特殊的地域多元文化和移民遗风逐渐淹没,特别是十年文革动乱使移民文化惨遭蹂躏,物质的极大匮乏使我们伟大的哈尔滨人民隐忍了多少年,今天国家有了能力,怎能缺失我们的精神家园!“要创建名副其实的音乐城,就必须要建一座真正的上档次的现代化音乐厅”我从白俄移民谈到犹太移民包括日本建立满洲帝国对哈尔滨的影响,还包括北京上海右派下放,当时多少精英都被打成了右派下放到了北大荒,后来落实政策都留到了哈尔滨,我的母校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系,就有和周恩来邓小平同期留法的音乐教育家唐学咏先生和夫人钢琴教育家尤端先生,还有汪立三、钱正均和刘施任、蒋祖馨等上海音乐学院的四大才子 。我的小提琴启蒙老师舒风就是中央乐团的演奏家,因为右派言论三十一大罪状下放到黑龙江后一直在哈尔滨第三十四中学教语文,后来落实政策才调到黑龙江省音乐家协会工作。包括上山下乡,文化大碰撞、大融合,才产生了哈尔滨这样特殊的多元文化,通过详述这些因素呼吁哈尔滨作为文化历史名城建造音乐厅的重要意义。经过一个多月的实地考察和搜集了古今中外大量音乐厅建设资料,写了洋洋数千言。所谓纵横谈的纵是从中华五千年,撷取了湖北随县出土的编钟的案例,并复原再现了古代演奏编钟乐舞的音乐厅,一是从编钟的构架和乐舞场面来推测音乐厅的规模,二是从历史资料分析历代皇亲国戚的排场可见,别说什么"四美具,二难并",更何况一旦胜友如云、高朋满座那是指不定会炫耀到什么地步呢?纵向分析很可能是今不如昔啦?所谓横就是例举分析了当代国际著名的音乐厅建筑,如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美国大都会歌剧院 、卡耐基音乐厅和悉尼歌剧院,以及近现代日本最新研究实践成果、刚刚建成的-大阪泉水音乐厅,文章在对设计者的介绍、建造的背景以及风格和奖项以及后人的评论等方面给以详述,并采用了国际音乐资料中翻译的结构和风格介绍以及和音乐厅图纸小样,并列举了鞋盒子型音乐厅和圆形音乐厅的利与弊,可谓有理有据、图文并茂。这一纵一横,完全展现了世界范围立体文化视野,使人一目了然。我给出的结论是:为配合哈尔滨松花江人文地理风貌,满足文化交流之需要,提出了在松花江畔建国际标准音乐厅。 几年以后,哈尔滨市政府不负众望(包括黑龙江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包括文化局以及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和鼎立支持,筹集了大量资金,在2008年开始在江北太阳岛以北东北虎林园附近筹建哈尔滨大剧院,这世界规模顶级的大剧院已经于2015年10月21日举行了落成典礼 ,一流的人文地理环境,一流的设计施工,加之世界顶级的音乐家和乐团,这才彰显出哈尔滨风采。同期又一座国际顶级音乐厅-群力新音乐厅也在松花江畔群力新区相继落成,这两个建筑之所以为哈尔滨增光、为音乐名称添彩, 也正是有了这些硬件措施,才使哈尔滨在世界范围内有了评选音乐之都的可能。

今天,这座东方金色大厅正在熠熠生辉,是因为有了省市领导高度重视;因为有了哈尔滨人民的齐心协力;因为有了哈尔滨建设者众志成城;同时还包括无数个对哈尔滨音乐厅魂萦梦牵的音乐爱好者的千百个不眠之夜。

令人遗憾的是本人由于陪读在京,至今除了欣赏图片,还没有回家乡看看大剧院的浪漫依然的风姿,更没有倾听音乐厅里像天鹅绒般爽滑而有份量的音响。

下面一段是我的《音乐厅纵横谈》一文的前言:

有人曾这样描绘听维也纳爱乐乐团现场演奏“声音质地像天鹅绒般爽滑而有份量,深厚而丰满的音响中仍然贯穿着细密的纹理,旋律线条宛如和风般流畅,音乐始终流溢着充满光泽的温润感。”这种现场演奏的声音的质感,演奏中乐器发声具有天然的感管打动力和超越听觉的现场气氛的感染力,是与唱片那种经过技术制作再播出来的乐音绝不相同的,这就涉及到今天的主题——音乐厅。

音乐厅作为所谓音乐城的爱乐者、文化人企盼已久的梦想,且梦想与现实又离的太远太远,等待太久的人们只好将其当成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梦幻,在情不自禁时来陶醉自己一把。今天,当梦想就要变为现实的时候,反而又不知所措、无从下笔了。就从去年“哈夏”谈起吧,令人尴尬的回忆,不能不叫人哭笑不得,如此大的音乐盛会,国内一流的歌剧、顶尖的乐团,却不得不屈从于音乐厅设备的陈旧与空间的狭窄,甚至演奏员都得跳出乐池与观众打成一片,就连这样一个硬件问题都解决不了,还谈什么建国际经贸大都市,什么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更何谈什么提高市民文化素质,创建音乐名城。“哈夏”开幕式上全市人民冒雨迎花车,虽湿襟已干,但专家们关于创建音乐名城的宏论却至今记忆犹新。要创建名副其实的音乐城,就必须要建一座真正的上档次的现代化音乐厅,既然全社会已达成共识,下一步迫在眉睫的就是要为创建音乐城做点实实在在的事,这才是功在当代、造福子孙的大事。放眼世界,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看,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之间文化的碰撞,创造出多少奇迹;放眼未来,只有各文化间不断对比、参照,方显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站在宇宙看地球,简直就是弹丸之地,人类就是这么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莫扎特、贝多芬、柴可夫斯基等音乐大师们创造的辉煌乐章,完全是多种优秀文化的象征,莫扎特自幼旅行演出游历几十个国家,他的音乐已不仅仅属于哪个民族;贝多芬、柴可夫斯基读尽诗书、钻研哲学、法律,使音乐语汇中充满着不尽的哲理,他们的心声化做音符已成为一种世界语汇,他们的音乐才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精品中之精品,艺术教育家们都提倡让学音乐的儿童从小就接触最优秀的作品,全世界各国各族人民都有权力享受人类文化宝库中丰富的文化遗产,更何况哈尔滨更是有着悠久音乐文化历史的名城。从俄国人修中东铁路到日本侵占东北进行经济掠夺和文化入侵,到解放后反右、文革,从中央、上海下放到北大荒大批艺术家和文化精英,这种东西方文化碰撞的和强制性交流,造成了哈尔滨的浓重的文化底蕴,不久前还是清政府流放犯人的蛮荒之地,却突然变为殖民文化的畸形儿,在伤痕累累的中华文化下面,涌动着多少多元文化的血浆,正是屈辱坎坷的经历,哈尔滨才过早成熟,成为中国最早光复的城市,成为解放新中国的大后方,成为解放后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基地,音乐、艺术家的摇篮。这是什么样的城市,什么样的人民,只有她们,以及她们的子子孙孙,才最有权力享受人类宝贵文化遗产,最有权力听莫扎特、贝多芬,而唱片中电视中绝不是真正的莫扎特、贝多芬,只有在音乐厅中才能感受到大师们的真正的丰采。

关于音乐厅,与日本钢琴家赖田裕子结为夫妇的中国小提琴家盛中国曾这样说,日本国土相当于中国的一个省,但却有象样的音乐厅两千多个,我们不能不承认,经济的发展没有文化作为基奠是不可能的;同样,文化的弘扬没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也是不可能的!现就我所知,介绍几个古今中外音乐厅,如果把建筑叫做凝固的音乐,但愿这音乐能对未来的音乐厅设计者有所感动。

 
   
 
   
   
   
   
   
 
   
 
       
       
  上图是哈尔滨群力新音乐厅      
 
     
         

            -->>欢迎光临莫扎特之旅音乐网站~~!古典音乐世界,感受艺术人生,增添生活新亮点,给你最大的艺术享受!!浏览本站的最佳分辨率为1024*768|网络实名:-->>莫扎特之旅<<--

如有任何的问题,请来信站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莫扎特之旅